学术动态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马坤副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者:杨钧棠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0

10月15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马坤副研究员莅临beat365官网,作题为“趋磁细菌Mms6调控生物矿化的机制以及生物医学应用开发”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于飞主持。

马坤介绍了中科院强磁场国家平台的情况,以及依托强磁场大科学装置850M NMR在研究趋磁细菌Mms6蛋白矿化机制方面的进展。基于该矿化机制,成功构建了类似天然磁小体囊泡的类生物膜纳米反应器,合成出晶型和磁学性质高度接近天然磁小体的超小类磁小体。最后强调利用这些类磁小体实现了高效的肿瘤磁靶向功能,并通过进一步的表面修饰,将纳米抗体引入类磁小体,成功制备出具有应用前景的免疫磁珠。此次报告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提升了大家对趋磁细菌在生物医学方面的认知。

专家简介:

马坤,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生物物理专业博士。2017年至2020年在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同年加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以通讯/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论文28篇,包括在PNAS,ACS Nano,Adv Sci,Small,Anal. Chem.,Chem Eng J,Mater Today Adv,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Int J BiolMacromol等国际期刊上,获得国家专利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1项。主要从事趋磁细菌生物矿化,利用仿生矿化和高磁场精准调控磁性纳米材料的形成及其在生物医学诊疗领域的应用的相关研究。目前已构建了一套成熟的利用趋磁细菌生物矿化蛋白/磁场强度与磁场梯度控制磁性纳米颗粒尺寸与形貌的方法,并创新性提出磁场梯度控制纳米反应器的动力学机制。另外成功自主搭建配套的14.1T磁共振体外与体内的血管与肿瘤成像系统,实时生命检测系统及H1,F19,CEST多模态成像系统。

(生命科学学院 叶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