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 | 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利用锌指脱氨酶(ZFD)碱基编辑器在真核细胞中实现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编辑
发布时间: 2022-01-21 浏览次数: 32

       核DNA和线粒体DNA(mtDNA)中的碱基编辑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中广泛应用。2022年1月18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editing in human cells with zinc fifinger deaminases”的研究论文。在本研究中,作者开发了一个称为锌指脱氨酶(ZFDs)的碱基编辑平台,由锌指DNA结合蛋白、分裂细菌间毒素脱氨酶DddAtox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剂(UGI)组成,催化靶向C-to-T的转变,而不会在人类细胞中诱导不必要的插入和缺失(indel)。通过使用ZFD体系,实现了在核DNA中60%和mtDNA中30%的碱基编辑效率。ZFD与基于CRISPR的碱基编辑器不同,它不会切割DNA产生单链或双链断裂。此外,该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的重组ZFD蛋白可以自发穿透培养的人类细胞实现诱导靶向碱基转变。   目前在真核细胞和生物体中应用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越来越多,包括但不限于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物样效应物(TALE)核酸酶(TALENs)、基于TALE和DddA衍生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又称DdCBEs)、CRISPR-Cas9。原则上,这些工具由两个功能单元组成:DNA结合部分和催化部分。因此,锌指阵列或TALE阵列作为DNA结合部分发挥作用,核酸酶(ZFNs和TALENs中的FokI)或脱氨酶(DdCBEs中的分离的DddAtox或CBEs中的APOBEC1)作为催化单元发挥作用。CRISPR-Cas9既是一种核酸酶,也是一种RNA引导的DNA结合蛋白。Cas9在靶标位置切割双链DNA,通过体内的修复机制会导致靶位上不必要的大片段缺失、p53激活和染色体重排。相反,胞嘧啶和腺嘌呤碱基编辑器(CBEs和ABEs)不会产生DSB,从而避免细胞中一些不必要的indel,并且在没有修复模板或供体DNA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催化单核苷酸转变。值得注意的是,CBE和ABE中的nCas9仍会切割DNA单链,这依旧会在靶标位点产生一些不必要的indel。    已有研究报道,源自Burkholderia cenocepacia的脱氨酶毒素DddAtox可以分离并融合到TALE阵列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剂(UGI)中形成DdCBEs,其催化哺乳动物细胞核DNA和线粒体DNA(mtDNA)中的C-to-T碱基转化。作者前期通过使用特定的DdCBEs分别在在小鼠中实现了线粒体DNA编辑,在植物中实现了叶绿体DNA编辑。   相较于TALE和SpCas9,ZFN的尺寸较小,可以很容易地包装在病毒载体中用于体内研究和基因治疗应用。同时,与TALE不同的是,锌指在C端和N端都缺少大块的结构域,这使得它们具有一定的友好性:分裂的DddAtox可以融合到ZFP的任一端。此外,具有内在细胞穿透活性的ZFPs可能允许在人类细胞中进行无核酸基因编辑。这些特性使ZFPs成为核和细胞器DNA碱基编辑的理想平台。因此,作者尝试将DddAtox与特定的锌指蛋白(ZFPs)融合起来,在人类和其他真核细胞中创建锌指脱氨酶(ZFDs),用于无indel、精确的碱基编辑。   作者首先对ZFD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第一步是优化连接ZFP和拆分DddAtox半体的氨基酸(AA)linker的长度以及在左右ZFP结合位点之间诱导C-To-T转换的spacer的长度。针对以上两个方面设计了一系列载体(图1a,b),因为DddAtox可以在G1333和G1397两个位置发生分裂,并且每一半都可以融合到左或右ZFP上。所以作者针对每个载体分别测量了24种(=6个linker×2个分裂位置×2个可能的融合(左或右)ZFD的碱基编辑效率。结果发现linker长度为2-AA和5-AA的ZFD结构效率低下,linker长度至少为10-AA时ZFD结构可以诱导C-to-T转化,24AA-linker显示出最高的编辑效率。当右ZFD与左ZFD与相同的24-AAlinker连接时,右ZFD与24-AAlinker最为活跃。我们还发现,在G1397使用DddAtox拆分的ZFD比在G1333使用DddAtox拆分的ZFD更有效(图1c)。综上优化,当基于spacer长度在7-21 bp时碱基编辑效率效率>6.8%。


图1  ZFDs结构的优化

       紧接着,作者利用该系统测试在内源性靶标位点的编辑效率。作者采用了带有24-AA linker的ZFD,靶向8个基因中的11个位点(每个位点两对ZFD),检测ZFD是否能够催化人类细胞内源性染色体靶位发生C-to-T(图2)。在HEK 293 T细胞中,这些ZFD的C-to-T碱基编辑效率在1.0%到60%之间,而indel很少被诱导,仅显示<0.4%(图2b)。其中两对带有5-bpspaer的ZFD效率很低,其他20个ZFD对至少7bp spacer的靶标平均编辑频率为12±3.4%,与基于Cas9的碱基编辑器一致。除了TC中的胞嘧啶外,AC和GCC中的胞嘧啶也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但效率较低(图2c-f)。将纯化的重组基因编辑酶(而不是编码它们的质粒DNA)输送到细胞中可以减少非靶向效应,避免针对外源DNA的先天免疫反应,并排除质粒DNA片段整合到基因组中的可能性。已有研究证明ZFPs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自发渗透到哺乳动物细胞中。为了证明ZFD蛋白在培养的人类细胞中介导的碱基编辑,作者选择了针对TRAC位点的高活性ZFD对(TRAC-NC),并从大肠杆菌中纯化了含有一个或四个核定位信号(NLS)拷贝的重组TRAC-NC蛋白。通过体外评估ZFD蛋白的脱氨酶活性和使用尿嘧啶特异性切除试剂(USER)处理后,发现它们具有高度活性和有效的DNA切割活性。利用电穿孔法将纯化的ZFD蛋白直接输送到人类细胞中,发生了高达27%的靶向C-to-T转化(图2g)。综上,这些结果表明,编码ZFD的质粒或纯化的重组ZFD蛋白可用于人类细胞核DNA的碱基编辑。 





图2 ZFDs在内源性靶位点编辑胞嘧啶碱基

   DddAtox与基于CRISPR的系统不同,这些可编程脱氨酶可用于编辑细胞器DNA,包括线粒体mtDNA和叶绿体DNA。因此,作者构建了靶向线粒体的mitoZFDs质粒,在HEK 293 T细胞的线粒体中实现了2.6-30%的编辑效率(图3a)。有趣的是,与CC配置(CC-ZFDs)(7±2%,n=6)相比,NC配置(NC-ZFDs)的mitoZFDs效率更高(13±3%,n=12)(这并不意味着NC ZFD总体上优于CC ZFD,因为NC ZFD和CC ZFD中使用了不同的ZFP)。



 图3 利用mitoZFDs对线粒体DNA编辑

       

        最后,作者评估了ZFD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靶特异性。将编码这些ZFD对的可变量(5–500 ng)mRNA或质粒转染到HEK 293 T细胞中,发现标靶编辑效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高剂量(100、200和500ng)的mRNA或质粒产生了>30%的靶向C-to-T编辑,但在线粒体基因组中也引起了数百次>1.0%的非靶向编辑。低剂量(5和10ng)的mRNA或质粒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非靶向编辑,但显著降低了靶向突变频率。中等剂量(50ng)的mRNA是最佳选择,避免了脱靶编辑,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靶点编辑效率。    为了进一步消除非靶点编辑,作者在ZFDs中的每个锌指中加入R(-5)Q突变,以去除非特异性DNA接触。与未经处理的mtDNA相比,产生的ZFD变体对保留了较高的靶向活性,并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几乎没有偏离靶向编辑。特别是,当使用带有R(-5)Q突变的50 ng mRNA的mitoZFD时,与使用200 ng WT mRNA的mitoZFD相比特异性提高了8.2倍(图5)。

 


图5 提高线粒体全基因组靶向特异性    

       综上,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碱基编辑器ZFDs,由锌指DNA结合阵列和DddAtox组成。与DdCBE相比,ZFDs中的ZFP结构紧凑,所以尺寸更小,而DdCBE中的TALE阵列体积庞大。紧凑型ZFP具有工程化友好性,可以将分裂的DddAtox融合到ZFP的C或N末端,从而产生ZFP结合位点上游或下游的ZFD。此外,重组ZFD蛋白可以在无电穿孔或脂质体感染的情况下自发渗透到人类细胞中,这些特性将使ZFDs成为建模和治疗线粒体疾病的强大平台。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7962-0.pdf



 
beat365官方网站水稻新种质研究所 & 版权所有 网站维护:网络中心
地址:新乡市建设路东段